人生永遠不該是複製品
Published 4 months ago • 1 min read
Hi,我是艾爾文👋。 先提一件事:我正在規劃明年電子報的內容,所以想請你抽空做個問卷,聽聽你對於電子報的想法。請你先花一兩分鐘時間填寫問卷,也謝謝你對電子報的喜愛! 參與電子報問卷 以下開始是本週電子報正文。 ——— 《一如既往》的作者摩根.豪瑟曾提過一件怪異的事:18世紀的貴族,平均壽命竟然比多數人還短。 奇怪,這聽起來並不合理。有錢人的生活條件應該比較優渥,壽命不是應該更長嗎? 根據歷史學家 T.H. Hollingsworth 研究,那時的貴族的確比較早死。而豪瑟則解釋:人在有錢以後更有能力負擔「非必要」的醫療費用。 在當時醫藥知識不夠普遍的年代,有錢人也就成了假醫生眼中「假藥」的顧客。因為他們經濟能力比較好,才有辦法去買那些昂貴但來路不明的偏方,結果反而早死。 一個人因為更有能力,而去承擔更高的風險,結果陷自己於不利的情況。正所謂「溺死的人都是會游泳的」,因為會游泳了,反而嘗試危險的行為。 這讓我想到心理學中的理論:人都有自我破壞的傾向。這個理論存在許久,很多作者都提過,我在電子報提過的書《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》也有專門提到。...
Subscribe to keep reading
This post is free to read but only available to subscribers.
Join today to get access to all of my posts.
Already a subscriber?